英雄战:致敬对越自卫还击战英烈甘在和
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英雄为了民族的尊严与人民的和平挺身而出。对越自卫还击战,这场激烈的冲突中,涌现出无数的英雄。其中,甘在和的故事尤其令人动容。在这个国庆节期间,我有幸与这位英雄相聚,聆听他在战争中的经历,深感敬畏与感激。
走进节日的成都
2021年国庆节,成都的街道装扮得如诗如画,国旗飘扬,鲜花盛开,满城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。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,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自豪感。与我同行的,还有那些曾为这个民族战斗过的英雄们。他们的故事,让国庆节的意义更加厚重。
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与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表现卓越的甘在和相识。甘在和,出生于1957年,是来自四川省资中县的战斗英雄。在1976年入伍后,他凭借卓越的技术和勇壮,成为了第14军41师123团的班长。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,他以“英雄火箭筒手”的身份,书写了一段传奇。
战争的前夕
回想1979年2月,我在汽车第十八团担任指导员。当时,我们的军车装满了运送前线部队的物资,途中却装载着一捆捆的裹尸布。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我,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就在眼前。士兵们的家属依依不舍,孩子们的哭泣让我倍感心痛。这场战争,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而甘在和在这场战争中,不仅务实且无畏。他和他的战友们始终保持着斗志,努力备战。1979年2月,战争的号角吹响,甘在和随大部队进入了越南境内,开启了他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。
生死瞬间与英雄的抉择
在挥洒热血的日子里,甘在和与战友们一道,奋勇作战。2月20日,他所在的三营被迫投入战斗。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,甘在和顺利完成了多次危险的任务,多次击退敌军。在一次激战中,他背着火箭筒,充分利用战场的地形,成功摧毁敌方的火力点。一时刻,他成为了战场上的亮点,鼓舞了整个部队的士气。
甘在和的崭露头角并不是偶然,他在每一次战斗中都竭尽全力。在水洞地区,面对四个火力点的封锁,他毫不犹豫,迅速出击。那一瞬间,他的决策与执行力无疑是改变战局的关键。仅仅特别钟内,他便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四个火力点,收获了可观的战果。
战斗的后果与光荣的背影
然而,战争从来不是游戏。甘在和在战斗中也多次受伤。虽然如此,他始终顽强地坚持在战斗一线,直到部队接到撤军命令。他的坚持与勇壮,成为了无数战友的楷模。
在这场战争中,甘在和凭借出色的表现,被授予了“英雄火箭筒手”的荣誉称号,荣立一等功。战后,他继续在部队中服役,在多个岗位上肩负着重要职责。1990年,退伍后的他转业到成都市公安局,虽然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,但他始终未忘军人的本色,默默奉献。
崇尚英雄,传承英雄灵魂
如今,随着时代的提高,英雄的光辉似乎渐渐被遗忘。面对这种现象,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英雄的意义,铭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的奉献者。无论是在战斗中,还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英雄灵魂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和进修。
正如甘在和所说:“我能活着,能动,已经是很幸运了。”这句朴素的话语,承载了几许无辜者的期望与希望。我们应当在生活中,铭记历史的教训,传承英雄的灵魂,无论是在职业中还是生活中,都应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小编归纳一下
从甘在和的故事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的军人,也看到了他背后的无数英雄。在这个新时代,向英雄致敬,就是向过去致敬。进修英雄、崇尚英雄,将历史与未来连接,让英雄的光辉照亮我们每一个人的前行道路。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,继续传承“英雄战”的灵魂,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。